医养险企投资再出典型案例 泰康人寿收购拜博医疗
点击次数:2018-05-25 18:59:56【打印】【关闭】
银保监会近日批复同意泰康人寿投资拜博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拜博医疗”)。根据公开披露信息,泰康人寿将出资20.6236亿元投资拜博医疗51.56%的股权。这是险企投资医疗领域的又一典型案例,也是险企持续深挖大健康市场的代表动作之一。
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业内人士认为医疗健康相关产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会,而保险与此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因此,料险企将继续加大在医疗领域的投资。不过,目前险企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大多还处在投入期,协同效应的显现尚待时日。
多种模式探寻合作
在拜博医疗的官网上,泰康、联想控股的标志同时出现在网站首页。就在几天前的5月18日,银保监会公示了同意泰康人寿对拜博医疗进行股权投资的批复,不过批复日期显示为4月4日。
这并非泰康人寿首次投资医疗领域。2017年6月11日,泰康保险集团旗下首家医、教、研一体化大型综合医院——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完成更名揭牌。该医院前身为南京市仙林鼓楼医院,2015年9月份由泰康保险集团和南京鼓楼医院共同投资设立。泰康的医养融合的战略模式在业内也颇具知名度。
股权投资是险企涉足医疗投资的方式之一。近几年,保险公司正以自建、参股、战略合作、并购等方式投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领域,包括开展线上医疗咨询、线下医院诊所、建立医养融合的社区等多种形式。
5月8日,阳光融和医院开诊两周年,截至目前其门急诊总量突破68.5万人次。该医院由阳光人寿和潍坊市政府共同投资,阳光人寿与政府合作,研发与医疗紧密结合的健康保险专属产品并推出直赔服务,从而让“保险+医疗”模式更好落地。
同时,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好医生已5月4日在香港挂牌上市。该集团较早提出聚焦“大医疗健康”产业,包含医疗服务、医保、商保和健康云等业务板块,通过平安好医生、万家诊所等载体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整合多方医疗资源,搭建全流程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平台。
此外,新华保险以自有资金投资的北京新华卓越康复医院和养老公寓都已经于近期正式投入运营。
事实上,这些只是保险行业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部分投资案例。记者了解到,不少寿险公司和健康险公司对医疗投资充满了兴趣,保险业投资医疗领域的精彩故事还将持续上演。
协同效应尚需时日
发挥保险和医疗的协同效应,创新业务发展和服务模式,是险企投资医疗领域的理想目标。目前,险资的实践案例正在不断增加,不过保险与医疗的融合时间还不长,协同效应的显现还需假以时日。
根据拜博医疗集团提供的数据,2017年国内口腔市场规模达到1410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1%;商业健康险规模达到1295亿元,复合增长率超33%。而对泰康人寿的股权投资,拜博医疗寄予了厚望。
“随着泰康战略合作全面深入,将在服务端与支付端带来革命性的力量。”拜博医疗集团表示。在资源方面,泰康不仅带来资金支持,更带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资源;在支付方面,泰康的商业健康险发展迅速,双方联手打通商业健康险与齿科服务,将释放巨大潜能,支付与服务相结合,打造口腔医疗行业的“凯撒模式”。
据了解,美国凯撒医疗集团是美国著名的医疗团体,凯撒模式是“保险+医疗”的代名词,参保方(客户)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成为凯撒医疗集团的会员。就医时,会员只需按照疾病种类负担一小部分费用,按照所购买保险的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其他均由保险公司承担。
“保险+医疗”的结合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其未来前景也被普遍看好。海通证券近日发布研报指出:“预计5-10年后,寿险需求将相对减少,而养老与医疗服务的需求将激增。保险公司有能力利用销售健康险掌握的客户和资金,进军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行业,直接向客户提供从预防到诊疗的全方位服务,从而打造大健康生态闭环。”他们认为,“健康险+医养产业”的人身险供给侧改革正在进行,将伴随人身险需求的扩大持续推动寿险保障型业务进入黄金增长期。
尽管前景被看好,但挑战也不容忽视。例如,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我国的医疗资源主要由政府主导,目前的合作模式很难有办法控制过度医疗、欺诈、不合理治疗等现象造成的医疗浪费,保险公司投资医疗机构的长远收益还存在不确定性。同时,保险公司加大对医疗产业的投资,但在此后的运营汇中,其管理能力备受考验,从国外案例来看,也有保险集团大量出售旗下的多家医院而只保留基础医疗服务,就是因为险企在医疗领域的管理经验仍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