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投资一年超九亿 杭可科技拟上市募资五亿动力存疑
点击次数:2018-09-25 15:21:24【打印】【关闭】
1885年11月,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在德国研制成功。更准确地说,这辆在斯图加特至康斯塔特之间只跑了3公里的家伙,是一部装载了高速内燃机的“骑式双轮车”,它更像是现代摩托车的雏形。
2018年2月,吉利控股宣布以90亿美元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9.69%具表决权股份,没错,该公司正是全球汽车业的始作俑者,而现在,中国人成了最大单一股东。
不过,无论是这宗令市场大吃一惊的交易,还是之后长城汽车(601633.SH)与德国宝马的合作,在汽车领域晚起步近70年的中国,很难在传统产品上比肩那些“洋师傅”。新能源的崛起,才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2009年,中国政府即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措施,作为其动力来源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就此迅速增长。数据显示,数年间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的产能要求已提高至原来的40倍。
处于锂电池生产设备制造行业的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杭可科技)自然希望通过产能扩张的方式来迎合上游锂电池厂商的生产设备需求,而这需要来自资本市场襄助。招股书显示,该公司此次拟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开发行不超过41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计划募集资金5.47亿元,将分别用于锂离子电池智能生产线制造扩建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无故自燃、新能源汽车厂商骗取财政补贴等负面消息不断传出,政府产业扶持政策亦逐步校正。从两年前开始,政府在降低新补贴标准的同时提高了财政补贴门槛,而这又导致大量低水平的锂电池生产商在此次行业大洗牌中“阵亡”。下游企业的倒闭潮经过产业链传导,也对会杭可科技的市场需求造成相当影响。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该公司的主营产品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系统设备主要与锂电池生产线进行配套,所以设备需要与客户的整条锂电池生产线一起试生产后才可验收,但普遍长达一年的验收时间导致该公司的存货金额较大,对其资金流形成较大压力。
由于该公司主要采用“首付款—发货款—验收款—质保金”的销售结算模式,因此其在产品发货之前可以收取合同价款60%左右的预收款,但这也使其资产负债率高于同业。此外,该公司2017年花费9.22亿元资金投资理财产品的行为也使其募资必要性受到质疑。
针对上述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题,《投资时报》研究员发送采访提纲至该公司董秘办,截至发稿日尚未收到回复。
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在国家鼎力扶持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一度呈现出产销两旺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9.4万辆,销量达77.7万辆,较2016年分别增长53.8%和53.3%。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公认的新能源汽车最佳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当然获益匪浅。而工信部此前披露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更是大幅抬高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产能的门槛。该政策规定,企业年产能力不能低于80亿瓦时,此前则设定在2亿瓦时左右。这也导致锂电池厂家纷纷进行产能扩容或兴建新厂来满足行业规范条件。
杭可科技由此实现了业绩跃升。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1—6月(下称报告期),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58亿元、4.10亿元、7.71亿元和5.05亿元,净利润分别达到0.57亿元、0.92亿元、1.81亿元和1.37亿元。
从此次的募资用途来看,其计划通过扩大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的产能来缓解报告期内高达90%的产能利用率情况。据悉,其拟将募投资金中的4.26亿元用于投资锂离子电池智能生产线制造扩建项目。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这些新增产能真有“用武之地”吗?
不可否认,一些技术实力薄弱、造车目的不纯的企业近年趁机一拥而上,从而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刚一开始就出现产能过剩苗头。同时,市场自身驱动力偏弱、低端产能快速扩张、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也逐步凸显。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政府对相关产业的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根据2016年12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在保持2016—2020年补贴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2019-2020年的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均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退坡20%,同时提高财政补贴门槛,将补贴标准与电池能量密度挂钩。
不难判断,那些电能量密度低、续航性能差、技术水平落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获得政府补贴的空间已大幅收窄,锂离子电池行业也势必由此进行结构性调整。对于产业链最上端的杭可科技,这并非一个利好消息。
分期收款有利有弊
从资产负债表数据来看,存货为该公司资产的最主要构成部分,报告期各期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65亿元、3.65亿元、6.05亿元和7.31亿元,且在总资产中的占比最高,分别达到34.73%、29.14%、32.95%和33.69%。
招股书解释称,该公司报告期内的存货主要为发出商品,该类存货的金额较大是由于公司产品运达客户后,需先进行安装、调试和试生产,经客户验收合格才能确认收入,但从发货至验收的时间间隔较长,普遍在1年左右。
为降低高存货的资金占用压力,该公司与客户订立合同时,主要采用“首付款—发货款—验收款—质保金”的销售结算模式,即约定在订立合同、发货、验收和质保期到期等时点分别收取一定比例的货款。
其中,“首付款”在销售合同签订后收取,一般为合同金额的30%;“发货款”在产品完工后、发货前收取,一般为合同金额的30%;“验收款”在产品交付客户处并通过客户验收后收取,一般为合同金额的30%;“质保金”则在1年质保期满后支付,一般为合同金额的10%。
一般情况下,该公司在产品发货之前就已经收取了合同价款60%左右的预收款。因此,在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杭可科技的预收账款也逐年递增,报告期各期分别为1.97亿元、4.54亿元、6.46亿元和8.19亿元,在负债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54.28%、59.29%、54.88%和58.20%。
虽然高额预收账款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但也使得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与同业相比处于较高水平,报告期各期分别为82.42%、61.19%、64.04%和64.88%,而招股书中所列出的4家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资产负债率则仅为52.95%、63.62%、53.35%和55.99%。
此外,预收款项也一定程度上为该公司大手笔的投资支出提供了资金保障。报告期各期,该公司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达到1.74万元、-3.24亿元、-2.6亿元和3636.92万元。其中2016年和2017年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呈净流出状态。招股书称这主要是因为购买厂房土地等支付的款项及购买理财产品流出的款项较大。
不过《投资时报》研究员发现,该公司2016年和2017年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0.88亿元和2.25亿元,而购买理财产品的对外投资支出却分别高达4.69亿元和9.22亿元。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与2017年超9亿元理财投资相比,该公司此次公开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仅为5.47亿元。照此看来,其是否有必要借助资本市场来满足募投项目的资金需求有待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