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洽会推动跨境绿色投资,完善ESG治理成中资企业出海必修课
点击次数:2023-09-16 14:18:12【打印】【关闭】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商务部推动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印发并落实《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中的指引》《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建议》等措施,引导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遵循绿色国际规则,推动绿色生产和运营,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主体绿色转型。
在跨境投资中,绿色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本届投洽会服务全球发展,国际元素浓厚丰富。在ESG理念方面跟国际接轨的同时,也更聚焦双向投资的高质量发展。既为海内外投资方提供在绿色可持续领域的专业分析,也为储能、电动汽车等热门的绿色低碳产业搭建投资交流平台,更为参会企业提供专业的低碳转型参考和指南。
本届投洽会就绿色发展举办专题研讨会,“绿色中国”系列活动三场论坛分别聚焦低碳产业国际合作、氢谷发展和新型环保产业。期间,投洽会还与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一起,策划并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绿色创新发展大会,并邀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绿色低碳背景下的高水平走出去”组织研讨会。
同时,投洽会还关注相关产业动态,赋能区域间产业高质量发展,就中国开发区绿色发展与智能制造产业投资促进这一议题召开了研讨会,同期也有就绿色低碳项目进行专场发布和推介。值得关注的是,投洽会分别与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福建省太阳能光伏储能商会合作,打造2023储能发展论坛和光储福建赋能绿色发展研讨会,充分展示福建产业优势,带动相关投资合作。
绿色产业“新三样”出口增长61.6%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盛磊受邀出席投洽会“绿色低碳背景下的高水平走出去——光华思想力研讨会”并发表演讲。在谈及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时,他表示中国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已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包括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战略新兴产业的绿色升级和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以及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节能降碳、风光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电力体制改革等都在此体系当中发展。
盛磊副所长还强调,以太阳能电池、锂电、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已经成为了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动能。今年上半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出口整体增长1.8%。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去年出口总量达112万辆,今年1-7月同比增长1.5倍,达到6.36万辆。无论是立足我国经济格局,还是放眼国际经济形势,都算得上是非常突出的亮点。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在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当中,自主品牌取得了对合资品牌的反超,这是新能源带来的机遇。技术上的突破,使得后发国家与先进国家在技术水平上处于同一起跑线。
据了解,我国储能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大概有近十万家。仅在今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的新增装机容量超前10年总和,产业进入爆发期。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副院长郑志峰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绿色能源领域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双碳战略目标下,聚焦这块的全球投资跟产业热度持续高涨。近来主要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大家对该领域投资力度有所下降,但这只是一个短期行为。从产业面来说,投资是持续增长的。随着全球经济走向复苏、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大家对该领域的投资力度和强度会逐年上升。”
郑志峰还告知记者,这是他第5次参加投洽会,每次都有作为嘉宾进行演讲。据他观察,这些年通过厦门这一窗口,投洽会带动国内外投资合作,在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他表示,福建省和厦门市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已在大力布局储能等产业,当地聚集了如宁德时代、海辰、科华等头部企业,目前就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已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同时,当地还有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等长期在储能领域进行研究开发工作的科研单位。投洽会将推动以储能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的投资交流,惠及厦门市甚至福建省的相关产业发展。
如今,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正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新增长点。据了解,去年中国电力企业对外投资项目中58%是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项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宗芳宇表示:“从投资模式来看,很多中国新势力的新能源汽车都在积极到海外设厂,设立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许多外国政要到中国先去看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希望他们可以到本国设立工厂和推动经济增长。”
北京天楹零碳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升透露,中国天楹已进入到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去年天楹开始在越南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超过4000吨。此外,天楹还在和美国的EV公司谈判,用五千万美金换取一款技术在中国15年的经营权授权。从去年年初至今,中国天楹在保持整体技术原有理念的基础上,实现了国产化和国有化及本土化,未来将与国网并网。
宗芳宇主任称,当前全球已经有130多个国家发布了碳中和的目标,一些主要经济体也积极发布了绿色发展方面的战略,其中吸引和鼓励绿色领域的跨境投资是重要内容。对此,中资企业一定要提升自身的绿色发展的理念和绿色转型的能力。
罗克韦尔自动化大中华区销售及渠道高级副总裁施展武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罗克韦尔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就是在厦门,在成立合资公司后从三个方面帮助中国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其中便包含助力企业完善ESG治理、实现净零路线。
施展武提到,罗克韦尔最出进入中国市场,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但经过35年的发展,罗克韦尔现在绝大部分生意来自本土客户。这里便存在一个反向的输出过程,即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需求。利用自身经验和对当地法律法规的了解,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服务网络,罗克韦尔助力中国企业出海进行投资。
完善ESG治理成中资企业出海必修课
ESG一诞生就跟资本紧紧挂钩,如今具有能在国际上发债的资格的企业,均需达到对应评级。日前证监会表示,正在指导沪深证券交易所研究起草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披露指引。
本届投洽会举办期间,第二届绿色中国·低碳产业国际合作论坛顺利召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马蔚华透露:“2022年末,全球ESG投资规模已超过35万亿美元,有望在2025年达到50万亿美元。ESG被广泛地应用于金融机构的投资策略和对企业实体经济的资产评估当中。”
南京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杨自清在会上发言,称当前是ESG发展较初期的阶段,也是较关键的时期。面对着国内外很多各不相同的评价体系这一情况,规则制定就尤为重要,不抓住规则就失去了主动权。ESG有了规则和评级之后,要有相应的政策及奖惩措施。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ESG研究院院长罗晓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企业在开展ESG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最大阻碍是管理模式的调整问题。企业如何内化ESG关系到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等问题,其中会涉及到组织架构、制度建设、资源分配等方面的调整。
绿色可持续转型需要资金投入,对此罗晓认为,短期来看,企业完善ESG治理与管理模式改革需要付出一定的前期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企业构建一个良好的ESG运作模式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客户忠诚度和员工留存率、更低的产品生产成本和融资成本,以及面对更少的外部监管压力。
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杨琳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企业有良好的ESG表现,最直接的一个好处就是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很多投资机构已经把ESG引入其投资策略,被投企业如果未披露ESG相关信息或该领域做得不好,会影响到投资机构的投资意愿。
杨琳还表示,ESG体系并非一两天能建成,企业应把ESG作为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来使用,先把框架构建起来,然后每年制定战略目标,逐步去完善ESG治理,从而实现绩效的有效提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联合创始人、全球IPC-1401CSR标准技术委员会特约专家俞锦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去年参加投洽会时,她感觉ESG理念还停留在传播阶段。大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到底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对企业有什么收益,大家还是一知半解。但是到今年的投洽会,她便发现围绕这块有诸多优秀实践如雨后春笋般展示出来,这让她觉得很欣慰,感受到中国迎来了ESG发展的黄金周期。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国际投资促进活动,投洽会推动企业从了解ESG理念到尝试完善ESG治理,是为各方提供实质性帮助的体现,更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体现。投洽会不仅让企业在交流中找到投融资的商机,也让企业在参展中了解到优化管理模式的建议和案例,助力行业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