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新一轮外商投资中国潮瞄准“价值共创”

点击次数:2025-03-27 19:13:48【打印】【关闭】

2024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近五年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位居全球前列;今年2月,《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正式发布,从有序扩大自

2024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近五年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位居全球前列;今年2月,《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正式发布,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四个方面提出20条措施,进一步向国际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数据之外,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的新趋势、新变化在不断重塑外企在华投资逻辑: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数字智能、创意消费成为外资最青睐的领域。从技术引进到联合开发,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布局,从传统行业到小众赛道,新一轮外资在华投资潮中,“价值共创”成为关键词。
攒个“乐园局” 国际IP争相落户
近来,上海吹起“乐园旋风”。虽然还未正式揭开“真面目”,但位于金山区的上海乐高乐园已经成为社交平台的宠儿,各类关于出游攻略、主题酒店、沉浸式主题区的帖子引起粉丝“围观”。
按照计划,上海乐高乐园将于今年暑期开业。作为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之一,乐园占地面积达31.8万平方米,包含全球首个悟空小侠、乐高中心大楼、乐高忍者、乐高好朋友等八大主题区,以及飞龙过山车、小火车等骑乘设施。乐高玩家所钟爱的各个系列都将从“小玩具”变成“大世界”。
与乐园配套的还有一座拥有250个房间的乐高主题酒店,以及近10万平方米的亲子商业街,进一步延伸了“乐高消费”。
全球第三座“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也将带着国际大IP,让书迷和影迷心中奇幻的种子在上海“生根发芽”。今年2月,锦江国际集团与华纳兄弟探索集团签署协议,宣布将投资28亿元建设全球第三座“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选址上海闵行锦江乐园原址,占地5.3万平方米,预计2027年开放。
与伦敦、东京项目不同,上海版本将融入更多中国元素。考虑到中国游客对数字技术的偏好,上海的“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项目还将增加更多基于数字技术的互动体验环节。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文旅融合发展能级,上海长兴岛引进全球规模最大的小猪佩奇户外主题乐园,打造沉浸式文旅场景和国际水平的IP文化坐标。
国际IP争相落户上海,或许是巧合,但它们一定都看到了中国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创意源泉。
在消费升级与文旅融合的双重驱动下,中国“乐园经济”正成为国际IP竞逐的新高地。上海迪士尼乐园2023年游客量高达1400万,并将全球首座“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落地上海;北京环球影城成功带动周边村庄、商圈发展……主题乐园已经超越单纯的娱乐载体,成为观察中国消费活力、制度开放与产业转型的全景视窗,以及全球文化创新与商业规则中国化表达的平台。
乐高乐园度假区首席运营官约翰·雅各布森表示:“长三角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整个中国消费市场的最强活力,长三角周边约有5500万潜在消费者,将成为这一区域性主题公园的巨大流量池。当前,‘情绪经济’成为点燃中国消费市场的一簇火把,乐高乐园非常希望能够参与其中。”
用好“显微镜” 垂直赛道大有可为
当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迫切需要提高消费品质与创新消费品类时,一场关于“深度”的较量正在微观层面悄然展开,这就是中国消费市场正在进行的“换挡”新竞技。
当前,外资企业深入各细分市场、通过差异化布局构建与中国市场深度交融的新范式,在各类小众赛道解锁“长尾经济”的增长密钥。
2024年,雀巢集团大中华区全年实现销售额约445亿元。尽管经营业绩仍保持稳健向上,扎根中国的雀巢仍感受到在中国消费市场进行品牌再塑和品类扩容的迫切性。
“扎根中国38年,我们持续见证中国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作出的努力,我们将更努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找到新机遇。”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西强说,中国消费市场不断变化,也不断为外资企业提供新机遇。比如,瞄准宠物经济这一小众赛道,雀巢已布局高端科学营养、超高端猫湿粮、高性价比三大主赛道,首批产品均是在中国独立研发生产的全新产品。
小众赛道的另一探索者燕麦奶品牌OATLY在中国市场实现迅猛增长,并进一步拓展其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大中华区在2024年下半年实现了强劲的两位数增长,这得益于在餐饮服务渠道的扩展。”OATLY首席运营官丹尼尔·奥多涅斯为大中华区的表现“点赞”。
该公司表示,大中华区成功完成战略重组,马鞍山生产基地经过全面升级改造,已成为大型供应链基地,目前产能充足,供应稳定。
“对于燕麦奶,中国消费者已经从第一阶段的‘尝鲜’和第二阶段的‘基本接受’,逐步进入第三阶段的‘日常消费’。”OATLY大中华区总裁张春说,“为此,OATLY转向更加多元的消费场景。一方面,全面覆盖头部咖啡连锁品牌;另一方面,随着新零售的扩张发展,各类新兴消费品牌有了更多发展空间,目前OATLY已经与开市客、山姆会员商店等展开合作。”
“享受了几十年的中国消费市场红利之后,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无疑面临着新的调整需要,它们在细分领域的精耕细作正是中国市场成熟度的重要刻度。”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说,外资企业不断与时俱进,用“显微镜思维”重构竞争优势,恰是中国市场创新锐度的生动写照。
打造“共赢链” 本土化合作前景可期
对于大量在华深耕的外企来说,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不仅在于人口规模带来的消费潜力,更在于创新生态的蓬勃活力,越来越多跨国企业“牵手”本土创新企业,共同完成各项科研命题。
德国《商报》发表文章称,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进步令人印象深刻,正逐渐成为尖端治疗技术的创新中心。
拜耳处方药事业部全球首席商业运营官谷思远说,拜耳在产业链上与中国本土企业从“单向引进”向“双向赋能”升级。拜耳在北京同时设有全球研发中心和世界级的产品供应中心,这样的布局在全球其他地方并不多见。
愈加开放的制度赋能,更让外资企业深感中国“没有不可能”。今年2月发布的《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参与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加快省级试点方案、质量监管方案审核,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及时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
“分阶段试点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将加快构建起全链条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行动方案不仅将为跨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也将更好地支持赛诺菲在本地的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生物医药的国际合作和产业升级。”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施旺说,赛诺菲已先后与上药控股、天境生物、箕星药业等本土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以期携手本土力量,推动中国医疗体系的持续进步。
2024年12月,赛诺菲宣布将在华投资约10亿欧元,用于在北京新建胰岛素生产基地。截至2024年底,赛诺菲已与中国近300家医院的1100多个临床研究中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加快推动新药研发。
“在我们的全球战略版图中,中国被定义为‘必赢市场’,我们期望做长跑者。中国各级政府不断努力优化外资准入和营商环境,逐步扩大开放,显著提高政策和监管的可持续性与可预测性。”赫力昂(中国)副总裁傅悦说,去年公司宣布在华扩大再投资,决定投资约44.7亿元将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从55%提升至88%,这一举动正是看好中国市场的重要体现。
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用持续增强的“价值引力场”给国际市场以信心。中国不只是跨国公司的业绩增长极,更是技术革命的共创平台、商业文明的融合之地、制度创新的试验沃土。在这场价值共生的持久征程中,那些解开“东方密码”的全球投资者将用实践证明:与中国同频共振,就是与未来执手同行。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将于2025年夏季开园迎客。这是2024年11月拍摄的第七届进博会乐高展区活动现场。 

浏览相关内容: